前些日子在旧书摊淘到本《大唐异闻录》,青布封面上落着薄灰。摊主说是从洛阳收来的手抄本,我翻开就看到"开元二十三年,西市胡商遇画中仙"这么段记载,顿时来了精神。今儿咱们就着这书,聊聊盛唐夜幕下的奇闻异事。
一、藏在市井里的神仙妖怪
要说这书最有趣的地方,就是把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写成了神仙妖怪的游乐场。朱雀大街的茶博士能隔着三条街闻出茶饼年份,平康坊的歌姬月圆夜会化作白狐——但这些精怪既不害人也不显圣,倒像是街坊邻居般自在。
- 东市绸缎庄王掌柜:每月初八准要消失半日,后来被伙计发现他在后院给蜘蛛精补网
- 延寿坊豆腐西施:卖出的豆腐会在食客碗里开花,据说是瑶池荷花转世
- 务本坊老学究:给书虫精讲《论语》,虫子们听得直吐墨泡泡
表1:唐代志怪故事对比
作品 | 叙事风格 | 妖怪类型 | 发生地点 |
《酉阳杂俎》 | 纪实笔记 | 山林精怪 | 荒野秘境 |
《玄怪录》 | 传奇小说 | 幽冥鬼魅 | 宅院古刹 |
《大唐异闻录》 | 市井见闻 | 市井精怪 | 街巷市集 |
二、胡商带来的西域奇谭
书里专门用三卷写胡商故事,这些卷发深目的生意人,骆驼铃铛里总藏着些新鲜玩意儿。有个波斯商人卖的酒壶,倒出来的液体遇书生变墨、遇武夫化酒,最绝的是遇见馋嘴的会流出羊肉汤。
记得最清楚的是个叫阿罗憾的粟特商人,他带来的"月光镜"能照见人前世。有个长安公子照出自己曾是敦煌壁画里的飞天,打那以后突然就会跳胡旋舞了,你说稀奇不稀奇?
三、科举场外的另类考生
赶考书生在书里可不止会写诗作赋。有个叫柳七郎的举子,带着只懂背《礼记》的鹦鹉进考场。那鸟儿不仅会答题,还会用爪子蘸墨写字,主考官发现时,它正用鸟喙给文章标注释呢。
- 江南考生徐茂才:用槐树精做的毛笔,写出的字会随风长叶子
- 太原举子王延嗣:带着能吞试卷的砚台,专吃写错字的纸张
- 蜀中才女玉娥(女扮男装):用峨眉山雾泡茶提神,考棚里整日云山雾绕
四、皇宫里的烟火气
要说这书胆大,连大明宫里的秘事都敢写。不过写的不是宫斗权谋,倒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御膳房的面粉会自己跳舞揉面,尚衣局的绣娘能让衣裳随心情变色,最逗的是有个小太监养了只会背圣旨的八哥,有次差点把皇上逗得笑岔气。
书里还记着件趣事:某年元宵节,皇城屋檐上的脊兽集体溜出宫看灯会。第二天侍卫们在西市酒楼找到喝醉的狻猊,平康坊赌坊逮住玩骰子的嘲风,最淘气的鸱吻躲在曲江池底吐泡泡,害得池鱼翻了三天白肚皮。
表2:唐代志怪中的典型场景
场景类型 | 《太平广记》 | 《大唐异闻录》 |
饮食相关 | 12处 | 47处 |
市井交易 | 8处 | 39处 |
科举趣闻 | 5处 | 28处 |
五、流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传说
商队带来的不止有香料珠宝,还有会讲故事的骆驼。书里记载着龟兹乐师的琵琶能召来沙暴,于阗美玉雕成的兔子会偷吃胡萝卜。有个吐蕃使臣的佩刀总在夜里唱歌,调子居然是《兰陵王入阵曲》,后来才知刀魂本是北齐将领。
最玄乎的是天竺僧人的念珠,108颗珠子每颗都装着个故事。有次在鸿胪寺打坐时串绳断了,故事珠子滚得满长安都是,后来百姓们时不时就能捡到会说话的石子儿。
合上书页时,窗外的麻雀正巧啄食着小米。忽然觉得这些唐代的精怪或许从未离开,只是换了模样藏在现代都市里——说不定此刻街角包子铺的热气,就是某个灶神在试新蒸笼呢。